<abbr id="ec88s"><source id="ec88s"></source></abbr>
<abbr id="ec88s"></abbr>
  • <rt id="ec88s"></rt>
  • <code id="ec88s"><tr id="ec88s"></tr></code>
  • <noscript id="ec88s"><tr id="ec88s"></tr></noscript>
  • <rt id="ec88s"></rt>
  • 第三集:什么是中國人的“根本利益”?

    發布時間:2023-03-03 13:00:00 | 來源:中國網 | 作者:孫婉露 | 責任編輯:孫婉露

    在今天,有些人說,中國有14億多人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,需求不盡相同,中國共產黨稱自己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,它代表的究竟是誰?什么叫做人民的“根本利益”?要探討這個問題,我想先跟您聊聊中國人的價值觀。

    我們在上期節目里提到了,中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,這種生產方式讓人們對集體有很強的依賴性。而且,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家庭為核心層層延展而來的,幾千年來,傳統儒家思想特別提倡重視家族、群體,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扶持,相互盡責,齊心協力讓家族興旺。

    所以,這樣的文化土壤,使得中國人普遍認同,人和人、人和社會是相互依存的,個人的利益只有在集體利益實現過程中才能得到充分實現。

    如果你跟中國人接觸,你會發現,在中國人身上,比起什么事拼個“你死我活”,人們更常說的是: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。”

    這是內化在中國人頭腦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價值觀——“和合”思想,就是說,我跟你不一樣,但凡事我們會優先追求相互協調、兼容,把相互傷害降到最低。這種價值觀,是把個人放到一個更大的整體中去思考如何行事,而不是以個人為中心。

    在中華文明史上,不同的部落、民族在往平原中心匯合的過程中,遵循的就是“和合”理念,它們不是說一個民族非要把另一個民族滅絕掉,而是盡可能地讓大家的意志、利益都能反映出來,找到其中的“最大公約數”,形成一個融合的共同體。

    因此,中國政治思想中的“民心”、“民意”,大體就是對民眾利益、需求的總體把握,而作為執政者,應當主動體察民意,不能做任何利益集團的代言人,或者放大某一群體、階層的聲音,應該全面、平衡地把握民眾需求。

    現在我們再回到開頭的問題。在我看來,中國共產黨所代表、所維護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,其實就是那個“最大公約數”。

    在新中國成立前,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民族獨立,擺脫剝削和壓迫;新中國成立后,中國人民最大、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實現國富民強。而眼下,更為具體、實際的中國社會“最大公約數”,就是每個中國人都向往更美好的生活,大家期盼有更好的教育、更穩定的工作、更滿意的收入、更可靠的社會保障、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、更舒適的居住條件,期盼社會更加公平正義,環境更加優美等等。

    毫無疑問,這是各個階層的中國人共同的追求。囊中羞澀的人們關注就業、就醫、住房,有著富余資產的人們不僅同樣離不開衣食住行、社會保障,而且他們所追求的資產的增值,更需要仰仗一個公平正義、穩定發展的社會環境。

    中國共產黨要做的,就是統籌各方面的利益,最大限度地調動各階層推動社會發展的正向作用,抑制各階層自己偏離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、偏狹的要求。

    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的是,在古代,中國人心中有一個理想社會,叫做“大同”。在大同社會里,“天下為公……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。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……”所以你看,中國人對未來社會最美好的憧憬,就是個人與社會、國家的利益和諧統一,人人都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。

    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,就是讓生活在這里的每個人,都能自由而全面地發展,實現自己的美好生活。


    (本期專家顧問:

   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、研究員 范勇鵬

   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研究室主任 田改偉

    本期部分資料參考:

    信仰人民: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傳統》潘維著)


   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86-10-88828000  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
  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5123 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號  京ICP證 040089號-1  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:京(2022)0000028